生命在于運動,媽媽們都懂得這個道理,但是卻不知道運動對于寶寶有什么重要意義,更不清楚怎么帶寶寶運動,致使很多寶寶沒有養(yǎng)成運動的習慣。
其實,運動對寶寶成長的價值,遠遠超過人們所了解到的。
運動促進成長
對于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來講,運動是大腦成熟的“催化劑”,是寶寶“智慧之舟”的領航員,也是寶寶健康快樂的源泉。
1.運動能促進大腦發(fā)育
寶寶在運動的時候,能夠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和呼吸,使腦細胞獲得更多的氧氣和營養(yǎng)物質,能使大腦的神經(jīng)元伸出神經(jīng)纖維、長出突觸,互相聯(lián)系,制造出新的聯(lián)絡路徑,使得腦內訊息傳遞的路徑增加,促進大腦的發(fā)育。在這個過程中,寶寶運動的準確性、靈活性、平衡性不斷提高。
2.運動有利于增強體質
運動不僅能鍛煉寶寶的體質與體能,而且對寶寶生長發(fā)育十分重要,可以增進孩子食欲,保證睡眠質量,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加速新陳代謝,使骨骼組織供血增加,使骨骼生長發(fā)育旺盛。運動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,運動后半小時,生長激素的分泌達到最高峰。特別是運動過后再進入睡眠,生長激素分泌就會呈脈沖式分泌,這些都可促進寶寶生長。所以,當寶寶摸爬滾打、到處蹦跶、在家里跑來跑去的時候,媽媽要明白那是強身健體的好途徑,一定不要阻止寶寶??!
3.運動有利于培養(yǎng)良好個性
運動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培養(yǎng)。無論是摸爬滾打,還是走跑跳攀,都有一定的危險性。膽小的寶寶不敢玩,敢玩的寶寶除了膽大,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特點,就是自信。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到,才會去做,堅持做好、做完的過程也鍛煉了毅力、自我控制能力。
另外,那些能夠相互協(xié)作玩耍的運動項目,比如玩沙、拍皮球等,還能促進寶寶與他人合作能力的提高,使得寶寶的社會性發(fā)展不會因為城市化相對封閉的生活受阻礙。
抓住關鍵期,培養(yǎng)寶寶運動興趣
3歲前是寶寶學會基本動作技能的敏感期,一般8個月會爬,1歲學會直立行走,1歲半左右開始學跑,兩歲左右學跳、上下樓梯。媽媽要不失時機地充分利用這個敏感期,培養(yǎng)寶寶鍛煉身體的興趣與習慣。
1.抓好由自發(fā)性到自主性的過渡期
寶寶大肌肉運動發(fā)展有一個由自發(fā)性到自主性的過程。自發(fā)性是孩子身體發(fā)育到一定程度對運動的自然需要。一兩歲的寶寶處于動作發(fā)展迅速增長時期,受這種生命成長內在動力的驅使,寶寶總想自己多運動、多動手,這樣才能滿足機體生長的需要。媽媽要根據(jù)寶寶的生理特點,帶領寶寶做相應的運動。
寶寶過了動作發(fā)展迅速增長期以后,他就開始變得“懶惰”起來,不愿意動.喜歡窩在沙發(fā)上玩小玩具或者看電視,這就預示著寶寶運動鍛煉的發(fā)展將要進入自主性。
要想寶寶養(yǎng)成自主運動的習慣,促進寶寶形態(tài)結構和生理機能協(xié)調發(fā)展,需要媽媽盡心培養(yǎng)。不要覺得寶寶有生理基礎就夠了,還要培養(yǎng)寶寶的心理基礎,比如培養(yǎng)寶寶對運動鍛煉的積極情緒、興趣與好奇,以及運動鍛煉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、同伴關系及社會性滿足,使運動真正成為寶寶的運動和興趣。
2.增強運動的游戲性和趣味性
3歲前的寶寶,即使處于自發(fā)運動的時期,如果媽媽在運動中增加一些游戲性和趣味性,就能增加寶寶對運動的興趣。
漣漣不到1歲,剛剛有邁步的趨勢時,媽媽就牽著寶寶的手走。
媽媽和寶寶面對面,牽著寶寶的兩只手,媽媽慢慢向后退著走,輕輕用力牽著寶寶的手向前走,走一段距離后,媽媽停下,寶寶就走過來高興地撲到媽媽懷里要親親。
漣漣能坐能站穩(wěn)的時候,媽媽就經(jīng)常和她一起玩扔球的游戲。媽媽和漣漣比賽,誰扔得遠“金杯”就屬于誰。為了得金杯,每次漣漣都用力扔。而媽媽裝作扔不動的樣子,總是讓漣漣贏。漣漣興奮極了,總是玩了一次又一次。
1歲半左右的時候,漣漣能自由行走了,有了跑步的趨勢。媽媽就和漣漣站成一排,一只手牽著寶寶的手,向著一個方向慢步跑,剛開始寶寶跑不穩(wěn),雙腳交叉到一起好像要摔倒,這個時候媽媽就稍稍用力,幫助寶寶掌握一下平衡,漣漣從學跑到能跑步,幾乎沒摔過跟頭。
到2歲時,漣漣可以連續(xù)平衡地跑5—6米了。這個時候,媽媽就放手,讓漣漣自由自在地向前跑,去給媽媽拿東西、開門等。寶寶不想跑的時候,媽媽就扮演成狡猾的狐貍,讓漣漣做小綿羊,媽媽裝作要吃小羊的樣子,讓小羊在前面跑,媽媽在后面追。
為了鍛煉寶寶的平衡力,有的時候,媽媽還和漣漣一起玩“一二三,跑、停”的游戲。每次漣漣都高興地哈哈大笑,一有時間,就跟媽媽說:“去玩??!玩跑步!”
媽媽除了在各個運動能力發(fā)展的敏感期積極引導寶寶,還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情,鍛煉寶寶的小肌肉精細動作。比如,東西掉了,讓寶寶撿一下;媽媽渴了,讓寶寶接點水;媽媽要用某個工具,讓寶寶拿一下等。
3.鼓勵寶寶做運動
小區(qū)里的運動區(qū)是培養(yǎng)寶寶運動興趣的好去處,當寶寶對某個器械玩得比較熟練的時候,媽媽就要夸獎寶寶幾句:“看我家寶寶多有力氣,晃動得好快?。?rdquo;當寶寶對哪個器械感到害怕的時候,媽媽不妨鼓勵一下寶寶:“我家寶寶很勇敢,這個都能玩了!”
比如,寶寶拍皮球的時候,上次拍了3下,媽媽就可以鼓勵一下寶寶:“上次拍了三下,這次一定要比上次多??!”當寶寶超過了3下的時候,媽媽一定要獎勵寶寶。
全家人一起玩,寶寶興致會更高。晚飯后,媽媽主動把爸爸、寶寶帶,出家門,一起去踢球,是再好不過的全家共享運動親子樂趣的時光了。寶寶在1歲半左右就可以學著踢球了,剛踢的時候,媽媽可以扶住寶寶一下,等寶寶掌握住了身體平衡,就可以設立、規(guī)則了。
4.運動量要適當
運動雖好,過量會造成寶寶肌體勞累,也不好。媽媽要根據(jù)寶寶的年齡和身體素質情況,選擇合適的運動量。開始運動的時候,可以運動量小一些,慢慢把握孩子的體能特點,日后逐漸延長。
1~2歲的寶寶:練習跑跳、拍球、雙腿跳。
2~3歲的寶寶:跳繩、蹦床、單腿跳。
幼兒期:宜以調整運動能力的項目為主,如過獨木橋、舞蹈、結合游戲所進行的跑跳等。
幼兒運動以身體練習為主,諸如爬、跑、跳、投、壓、郊游、拍球、跳繩、騎車、游泳、體操等項目。
媽媽最好要由少到多、由簡入繁、由易到難地逐步增加寶寶的鍛煉項目,多種項目結合寶寶更能獲得全面鍛煉。